出口限制凸顯鎵鍺戰(zhàn)略地位,株洲科能IPO或成稀散金屬新貴
近日,上交所科創(chuàng)板受理了株洲科能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(以下簡稱株洲科能)IPO申請。株洲科能主要從事 4N以上鎵、銦、鉍、碲等稀散金屬元素及其氧化物的研發(fā)、生產和銷售,在細分領域處于龍頭地位。
巧合的是,株洲科能申報IPO不久,商務部、海關總署于7月3日發(fā)布了關于對鎵、鍺相關物項實施出口管制的公告,自8月1日起,對鎵、鍺相關物項實施出口管制。
那么,出口限制對包括株洲科能在內的國內稀散金屬企業(yè)是利空還是利多?影響有多大?
稀散金屬小龍頭闖關科創(chuàng)板
株洲科能主要產品包括高純鎵、高純銦以及ITO等靶材用銦(4N5-5N)、氧化銦、氧化鎵等電子級稀散金屬系列產品,和工業(yè)鎵、鉍及氧化鉍等工業(yè)級稀散金屬系列產品兩大類。
經過多年的發(fā)展,株洲科能現已成為國內鎵、銦、鉍等稀散金屬提純領域領先企業(yè),深度參與全球化合物半導體、太陽能電池P型硅片以及 ITO、IGZO靶材等供應鏈,開發(fā)、生產的高純鎵、高純銦以及 ITO 等靶材用銦(4N5-5N)、氧化銦、氧化鎵等電子級稀散金屬產品具有較強的國際市場競爭力和影響力。
因公司本身具有較強的高科技術屬性,株洲科能本次申報科創(chuàng)板IPO。公司先后實施多項國家級、省部級重大科研項目。2021年,公司承擔了湖南省制造強省專項資金重大產業(yè)項目“ITO 用高純超細氧化銦氧化錫的研發(fā)與產業(yè)化”;2021年,公司作為牽頭單位承擔工信部“******超高純銦金屬”項目;2022年,公司承擔了科技部國家重點研發(fā)計劃“戰(zhàn)略性礦產資源開發(fā)利用”之重點專項 “6N 級以上超高純稀有稀散金屬制備技術”。株洲科能高純銦產品于 2021年入選“湖南省制造業(yè)單項冠軍產品”。
2021年,株洲科能入選國家第三批專精特新“小巨人”企業(yè)并于2022年入選國家第三批重點專精特新“小巨人”企業(yè)。2022 年,公司被國家知識產權局評為“國家知識產權優(yōu)勢企業(yè)”。
目前,公司及其子公司已獲授權專利38項,其中發(fā)明專利15項、 實用新型專利23 項。
特別是作為稀散金屬提純專業(yè)生產廠商,株洲科能已成功配套國內外眾多化合物半導體、ITO 靶材知名客戶,個別產品市場占有率已位居全球前列。根據中國有色金屬工業(yè)協(xié)會稀散金屬分會統(tǒng)計的數據,株洲科能高純銦產品國內市場占有率達50%左右,生產規(guī)模、產銷量、產值位居全國第一位;公司高純鎵產品國內市場占有率達 20%左右,市場占有率國內第二。
鎵鍺出口限制,利空還是利好?
為維護國家安全和利益,7月3日,中國商務部、海關總署發(fā)布公告稱對鎵、鍺相關物項實施出口管制。商務部新聞發(fā)言人束玨婷表示,鎵、鍺相關物項具有明顯的軍民兩用屬性,對鎵、鍺相關物項實施出口管制是國際通行做法,世界上主要國家普遍對其實施管制。出口管制不是禁止出口,出口符合相關規(guī)定的,將予以許可。
據國金證券研究顯示,金屬鎵是一種性能優(yōu)良的電子原材料,下游應用領域廣泛,是用于制作光學玻璃、真空管和半導體的重要原料。根據美國地質調查局(USGS)公布的數據,目前全球金屬鎵的儲量約為27.93萬噸,而中國儲量最多,達19萬噸,占全球儲量的68%左右;相比之下,美國的儲量還不到中國的1/40,只有0.45萬噸。從產量來看,中國產量占比全球鎵產量最高,占比全球鎵產量已超90%。
正因為如此,國際上相關企業(yè)和機構對中國此次鎵鍺的出口限制給予高度關注。美國半導體材料供應商AXT (Nasdaq: AXTI)7月3日發(fā)公告稱,AXT在中國的子公司“通美晶體”將立即著手向中國有關部門申請出口鎵和鍺襯底產品的許可;日本經濟產業(yè)大臣西村康稔7月4日稱,將向中國確認出口新規(guī)的意圖和運用方針。
此次鎵鍺的出口限制,凸顯稀有金屬在全球競爭格局中的重要戰(zhàn)略地位。A股市場立即給予強烈反應。7月4日開盤,云南鍺業(yè)(002428.SZ)開盤漲停,且在隨后的交易日中連拉兩個漲停板;馳宏鋅鍺(600497.SH)、羅平鋅電(002114.SZ)、中金嶺南(000060.SZ)、鋅業(yè)股份(000751.SZ)、等貴金屬板塊跟漲。
鎵產品成員眾多,其中砷化鎵(GaAs)作為第二代半導體材料,具有禁帶寬度大、電子遷移率高等特點,是當今信息技術的重要支撐之一,是射頻微電子和各類光電子器件的核心基礎材料并廣泛應用于雷達、 精確制導、衛(wèi)星通訊、5G 等微電子領域以及各類激光器、探測器等光電子領域。 隨著信息技術的發(fā)展,應用端向更高峰值功率、更寬帶寬以及更高頻的方向進化, 對相關器件的頻率、擊穿漏電等性能的要求也不斷提升,進而對磷化銦、砷化鎵 襯底及外延片材料提出了更高要求。
氮化鎵(GaN)是最具代表性的第三代半導體材料之一。浙商證券研究分析稱,伴隨下游新應用規(guī)模爆發(fā),氮化鎵器件有望持續(xù)放量。2017年-2021年,國內GaN功率器件與射頻器件市場規(guī)模從9.2億元/12.1億元,增長至17.6億元/73.3億元。預計后期隨著新基建、新能源、新消費等領域的持續(xù)推進,GaN器件在國內市場的應用呈現出快速增長的態(tài)勢。
而正在申報IPO株洲科能受此次出口限制的影響有多大呢?有業(yè)內人士分析,從宏觀和長期來看,資本市場的反應給出了最好的答案,限制出口恰恰凸顯了鎵、鍺等金屬在國家層面上的重大戰(zhàn)略意義,相關貴金屬企業(yè)長期來看將受益。從微觀和短期來看,株洲科能所涉及高純鎵、氧化鎵、工業(yè)鎵三類產品,2022年合計營收22663億元,占總營收的33.4%;而株洲科能近年來外銷收入約占其總收入的40%左右。大概估算,就算是株洲科能全部鎵產品的外銷都受到限制,對收入的影響也就13-15%的樣子。何況公司還可以通過提請出口申請、擴展國內市場等方法可用,故此短期實際影響并不大。結合當前市場情況,出口管制政策,有利于行業(yè)規(guī)范,有利于像株洲科能這樣的行業(yè)龍頭企業(yè)發(fā)展。株洲科能可以利用自身所掌握的國際上行業(yè)最新、最先進的技術指標和要求,不斷研發(fā)創(chuàng)新并生產出一致性、穩(wěn)定性更好的高純及超高純產品,為國內化合物半導體企業(yè)提供更好的配套服務。
特別聲明:以上作品內容轉載自鳳凰網